油田泥漿不落地廂式壓濾機設備結構與工作原理
在石油鉆探現場,泥漿處理一直是環境管理與成本控制的關鍵環節。傳統露天泥漿池易造成土壤污染和地下水滲透風險,而廂式壓濾機憑借其封閉式處理特性,成為實現“泥漿不落地”的核心裝備。這種設備通過機械力與精密過濾的協同作用,將鉆井泥漿轉化為固態泥餅與可回用濾液,既滿足環保法規,又提升資源利用率。
一、結構與工作原理
廂式壓濾機的核心由三部分構成:機架系統、過濾單元和液壓驅動系統。機架采用重型鋼材焊接成型,承受高達25MPa的壓緊力;過濾單元由多組帶凹槽的聚丙烯濾板并列組成,濾板表面覆蓋耐酸堿濾布,形成獨立腔室;液壓系統則提供穩定壓緊力,并通過保壓閥實現長期鎖緊 。
其工作流程分為六步循環:
壓緊濾板:液壓千斤頂推動壓緊板,使濾板組密封形成連續濾室。
泥漿注入:柱塞泵將泥漿以0.4-0.6MPa壓力輸入濾室。
固液分離:固體顆粒被濾布截留形成泥餅,濾液經濾板導流槽排出。
壓榨脫水(可選):向隔膜濾板充氣或充水,二次擠壓泥餅降低含水率。
濾室泄壓:液壓系統松開壓緊板。
卸料清潔:自動拉板機構依次拉開濾板,泥餅脫落,濾布經高壓水沖洗復用 。
二、油田泥漿處理的技術突破
油田泥漿成分復雜,含鉆屑、膨潤土、聚合物添加劑等粘性物質,傳統設備易堵塞。廂式壓濾機通過三項創新應對:
高壓密封設計:濾板采用加強筋結構抵抗形變,密封面平整度誤差≤0.1mm,杜絕噴料 。
專用濾布選型:針對油基泥漿選用疏油性聚酯濾布,水基泥漿采用抗堵塞單絲濾布,壽命提升30% 。
智能供漿控制:PLC系統動態調節進料泵流量與壓力,避免濾室過載。部分系統集成破膠罐,通過加藥破除泥漿膠體穩定性,提升脫水效率 。
以某頁巖氣井應用為例,處理密度1.8g/cm3的廢棄泥漿,單次循環2小時,產出泥餅含水率28%,濾液濁度≤20NTU,可直接回用鉆井循環系統 。
三、移動式部署與環保價值
油田作業的流動性要求設備具備快速轉場能力。模塊化設計的廂式壓濾機可集成于標準集裝箱撬裝,配備三點支撐式底座,適應不平整井場地面。電控柜、液壓站與泥漿泵集中布局,現場僅需連接管道與電源即可運行 。
環保效益顯著:
零泥漿落地:從收集、處理到卸餅全程封閉,杜絕土壤污染。
廢物減量:泥餅體積較原泥漿縮減70%,運輸處置成本降低。
資源回用:濾液回收率超85%,減少淡水消耗 。
四、關鍵操作與維護實踐
啟動調試階段需重點監控:
濾板壓緊力需達設備額定值(如25MPa),避免密封失效。
首次進料采用清水試壓,檢查濾室滲漏點。
泥漿含固率宜控制在20%-30%,過高易導致進料不暢 。
日常維護核心包括:
濾布管理:每班次檢查破損,酸堿性泥漿作業后需中和清洗。
液壓油保養:每月檢測油品污染度,含水量>0.1%即需更換。
濾板密封面:定期清理夾縫殘渣,防止密封面壓傷 。
常見故障中,濾板間噴料多因壓緊力不足或濾布褶皺;油缸爬行則提示液壓系統進氣或油液污染,需及時排氣或換油 。